文:鄭十一
圖:厭世文、涂佳豪、Jimmy Chen、商船記
加入書籤 + 分享文章
「嗚~~~」港口邊低沉又響亮悠長的汽笛聲,你可曾聽過?
這個聲音相信基隆人都不陌生,是大船啟航時的船鳴聲。此外,每年的跨年夜,港邊的船隻也會一同鳴笛慶祝,熟悉的汽笛聲不知不覺成為基隆人對家鄉的共鳴。
在新年午夜鳴笛慶祝,其實是國際航海界的共同習俗。
西方的傳統是在國曆的跨年夜慶祝,但華人社會還有另一個過年,因此除夕夜也延續了這個習俗,變成有兩次的鳴笛慶祝儀式。相傳海軍艦艇之間還會相互較勁,比拚看誰的「氣」更長,汽笛聲愈響、持續的時間愈長,被視為好兆頭,同時也代表艦艇機件狀況良好。
像這樣因航海交織出的海上文化,其實比想像中還要多。面對多變的大海,行船人不分國族都有著敬畏的心,也因此會特別重視各種航海儀式。
凝視大自然的美,也敬畏這份狂野的力量
航海儀式多,是信仰與習俗的延伸
眾多儀式裡,最受重視的莫過於新船啟航前的祈福儀式,無論東西方都特別講究。或許形式各有不同,但都是為了祈求航行順利與平安歸來。
你是不是第一個想起的也是蘭嶼達悟族的下水祭儀?部落裡的男性穿著丁字褲(Kekjit no mehakay)進行拋船儀式,伴隨吶喊助陣的畫面令人印象深刻。而臺灣許多漁村除了進行傳統的科儀祭祀之外,也有「擲吉儀式」,從新船拋下麻糬給象徵魚群的眾人,有著滿載而歸的寓意。
至於西方的下水儀式則是隨著時間不斷演變,從漁民習俗流傳到海軍,再到現代商船,一脈相承。最早源自古希臘對海神的祭祀,而後古巴比倫人殺牛獻祭,北歐海盜則是獻出奴隸的血。15世紀時,英國下水儀式改由國王使者以銀製高腳杯舉酒祝賀,並把象徵鮮血的葡萄酒灑在甲板上,最後將酒杯扔到船外。
演變至今,現代東西方的新船多會以「擲瓶禮」作為啟航儀式,透過打碎酒瓶,祈願海上不再有船員遇難而拋出的漂流瓶。通常由象徵教母的女性將酒瓶砸向船頭,摔得愈碎愈好,代表新船將永遠航行平安。
近年的新船儀式講求效率,命名擲瓶下水三項儀式經常聯合一併舉行。「擲瓶禮」也改成將酒瓶包於綵球之中,以紅繩連結船首及典禮台,等教母命名之後,以小斧頭斬斷繩子,繽紛的綵球隨之爆裂,酒瓶落下砸在船首,場面更加華麗有看頭。
陽明海運永明輪的新船下水儀式
當信仰在海上交會,都是為了平安這個心願
往來世界港口的商船是海上的移動城堡,船上聚集了不同國家的船員。不只一起工作,也長時間共同生活,船員們帶著母國的信仰與習俗在船上交匯,就像小小聯合國。
緬甸船員們大多是虔誠的佛教徒,會在房間的窗邊擺上佛像小卡,早晚禮佛,偶爾也會把餐後的水果帶回房間供奉。而信奉伊斯蘭教的船員,即使上船工作也依然保持每天五次的禮拜,因此工作途中他們要是消失一小段時間,大概就是到某個角落進行禮拜了。
而不少臺灣船員也會把傳統的道教祭祀帶上商船。在臺灣,不只漁民特別重視信仰與儀式,依海而生的港口碼頭也十分重視,而這一份虔誠也跟著上了商船,因此會聽到一些相似的民間習俗。
例如吃魚不能翻面、遇見流水屍要善心協助打撈,以及屍體不能過船的龍骨等,都是漁民、商船與軍艦共同遵循的習俗。而臺灣的商船大多是由臺灣船長掌舵,若是船長重視,這些習俗禁忌就會比較明顯。像是萬海航運,每艘船上都會供奉媽祖神像,以保佑航行順利。
基隆的總舖師準備全魚料理時會貼心地將魚立著,如此一來就沒有翻面的問題了
船尾背風,通常會在這裡進行祭拜儀式、撒紙錢
除了中元普度與三大節日的拜拜,慎重的話在啟航離港時,還會撒紙錢給海上的好兄弟們。若是遇到機械故障無法解決或是諸事不順的情況,有些船員也會燒香祭拜。這些聽起來或許迷信,但時有耳聞機械因此神奇恢復正常的事跡,船員之間才會相互流傳,就像科技業信奉的綠色乖乖,船員也都會帶上船。
雖然船員之間的信仰不同,平時也是互相尊重,但一些較為開放的船員,有時也會入境隨俗跟著拿香拜拜。畢竟大家同在一艘船上,也共享著安定的力量。
將紙錢撒向大海,有與海上好兄弟分享的意涵
海上禁忌沒在少,東西方大不同
提到海上的禁忌,其實西方行船人也有著不少忌諱。不能吹口哨、亂講話,算是業界行規,另外航海也對數字13與星期五有所顧忌,在意的船員會盡量避免這個時間啟航。比較特別的是船上有香蕉會帶來霉運、黑貓會送水手平安回家等說法,大抵與國族風情有著關聯。
而相較於華人信仰對於好兄弟的敬畏,西方船員更加在意的是海神。相傳赤道一帶被列為禁區,穿越的船隻會遭遇不測。但隨著大航海時代的開展,穿越赤道成為必然,後人便想出了「赤道裝扮」的儀式,藉著奇特的裝扮來瞞過海神的眼睛。
原本充滿忌諱的赤道裝扮,成為受歡迎的新手訓練儀式
因為帶有惡趣味,「赤道裝扮」成為海上的一種無聊消遣,後來慢慢演變成新水手的考驗,是東西方共同流傳的知名儀式。但凡第一次通過赤道的船員都必須經此一遭,由資深船員扮演海神,進行一連串的惡作劇,象徵著新進船員能迎接各種海上凶險。
面對未知與危險,人們往往更加小心謹慎,在海上也是一樣的道理。儘管現代科技已帶領船員無數次平安往返大海與陸地,但面對大海的孤獨感,讓這些儀式也許不只是儀式,更是船員的心靈依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