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日經過基隆港,你是否發現它持續地轉變?這幾年,許多人說基隆變得不太一樣,港邊的改變讓人很有感,能夠停留的地方變多,可以在海洋廣場看郵輪與黑鳶之外,最近大家也常在國門廣場席地而坐、沿港灣散步,我們似乎離港近一些了。
但也有人忍不住懷念,懷念大麥,懷念天橋,懷念安靜的漁港;還有人懷念領先潮流的委託行,或是見證過繁榮年代的基隆驛。我們對於基隆的情感或許建立在不同的時間節點,所以懷念的並不總是相同。
那些回憶就像光影,雖然隨著時間流轉而逝,吉光片羽卻已烙印在心中,並未真正消失。所以我們書寫,為這座城市留下一些痕跡,讓故事繼續。
從天橋的消失,我們看見城市的發展軌跡──轉型的必然,懷念的同時,也搭建一座通往過去的記憶之橋;再拼湊一張外來語的地圖,記下跟隨移民而來、透過食物或船員留下的語彙,如潮水持續拍打港灣的岸。並用藝術陪伴漁港再生,讓城市成為一束光,吸引更多目光的同時,也照亮自己的樣子。
無論哪一種方式,都有一群人帶著這座城市的回憶繼續前進。而你懷念的基隆又是什麼模樣呢?能否也讓它以某種方式留下來?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