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自天堂的種子
當西方遇上東方
舌尖上的華爾滋
文:鄭十一 / 圖:涂佳豪、鄭十一
加入書籤 + 分享文章
fblinetwitter
以咖哩聞名的印度,是世界主要的香料產地,也是香料的善用者。從早餐的煎餅、中午的馬鈴薯、休憩時間的香料奶茶、到晚餐的烤雞與咖哩,印度人吃什麼幾乎都加了香料。香料是印度人的日常,但對歐洲人來說,卻是奇貨可居、想而不可得的禮物,也才有來自天堂的種子這樣的說法。

在古代,香料的主要用途並非烹飪、食物貯存或調味,而是以宗教與醫療為主。如風味特殊鮮明,常被使用在甜點的肉桂,也是古老的祭祀焚香,可以穩定精神與情緒之外,古埃及人會用肉桂油等香料製作木乃伊的防腐材料。而丁香則是許多人記憶中牙醫的味道,因為丁香著名用途之一,便是牙科的止痛劑。

香料的功效眾多,也因此更顯珍貴,香料的英文spice源於拉丁語species,也帶有貴重、量少之物品的意涵。

咖哩是指香料? 那,蔥薑蒜也是嗎
香料一般指的是經過處理或乾燥的植物,如種子、果實、根和樹皮等。

最初的主要產地在印度南方、斯里蘭卡、印尼、馬來西亞與中國南部等地。早在陸上絲路與海上香料之路發展興盛以前,許多地區跟香料產地早有貿易往來,也衍生出不同的香料使用文化。

印度咖哩curry,源於泰米爾語「kari」,是「醬」的意思。主要以薑黃、芫荽、辣椒混合其他香料,加入薑、大蒜、洋蔥等食材,搭配肉類、海鮮,或豆類蔬菜烹煮。中亞地區、泰國和馬來西亞也都有各自的咖哩風味,而我們熟悉的咖哩,則是日系咖哩演變而來。

我們的飲食中其實也有各種香料的豐富應用。台灣原住民的野草採集、中國沿海移民的藥用食補,都飽含久遠的香料文化。例如台灣知名的小吃滷肉飯與滷味,醬油之外更少不了滷包跟五香粉的提味,裏頭含有的肉桂、丁香、八角、茴香、花椒等都是基底,隨著各家獨門配方,還會以不同比例的香料做更多搭配。其他像是冬令補湯、藥酒,或桂花酒釀湯圓等都會使用的中藥材,其實也與香料的本質相去不遠,只是用詞與用途不盡相同罷了。

東、西方料理手法各有不同,同樣喜歡使用肉桂,卻創造出肉桂捲與滷肉飯如此不同的飲食風味,你是不是也覺得很神奇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