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造的星星
文:鄭十一
圖:涂佳豪、樸實創意
加入書籤 + 分享文章
fblinetwitter
到語言不通的國家旅行,可以老神在在地靠自己找到想去的地方;登山健行只要準備充足,在沒有通訊的山林中也能隨時確認方位。走到哪就能定位到哪,是現代人習以為常的生活,青少年更將定位App「Zenly」當作社交軟體,隨時隨地追蹤彼此所在的位置、關注朋友圈的定位動態,以創造更多交流。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,我們不再擔心迷路,甚至還主動揭露定位來增進友誼呢?

這樣便利的生活,約莫是從西元2000年之後才開始。你或許知道這是因為網路與智慧型手機普及的緣故,但背後還有一顆很重要的星星─人造衛星。時間拉回50年前,那時除了紙本地圖、指南針這樣的傳統導航工具之外,在茫茫大海中要判斷方位,還需要更多的專業技能。航海家不只需要上通天文下知地理,還要手持六分儀觀測太陽、星星或月亮,透過計算經緯度,才能判斷船隻在大海中的位置。數百年的日常,直到西元1983年才被改變,因為美國國防部開放全球定位系統(GPS)給民間使用,從此透過衛星定位變得如此快速容易。

現在航海也有類似「Zenly」的定位追蹤APP可以使用,陸地上的碼頭人員透過「船舶追蹤系統」隨時掌握船隻動向,工作更有彈性與效率,不需要像以前在碼頭邊苦苦等待船班靠岸。如果你也對海上動態感到好奇,可以打開「船舶追蹤系統」或APP查看,不過,可不要被海上交通的繁忙程度嚇一跳!
GPS是如何利用衛星進行定位的呢?
簡單說,我們常用的手機、導航裝置都是訊號接收裝置,能夠接收太空中衛星傳來的訊號,並透過不同衛星傳遞訊號的時間差,判斷裝置的所在位置。衛星訊號數越多,定位也就越精確。

GPS衛星大約是一部休旅車的大小,由火箭送上距離地球表面約20,000公里的高空軌道,靠著地球引力驅動,每天繞行地球2圈。目前約有24-32顆GPS衛星繞著地球的6個軌道飛行,每個軌道上至少會有4顆衛星,才能讓使用者在地球上任何地方、任何時間都能接收到4顆以上的衛星信號。